美國318期-每月收掉2間大學!川普打擊國際生 多所大學瀕斷炊-惠安留學

美國318期-每月收掉2間大學!川普打擊國際生 多所大學瀕斷炊-惠安留學

 

每月收掉2間大學!川普打擊國際生 多所大學瀕斷炊(318期)
在美國川普政府重塑高等教育、限制國際學生人數、加強審查學生簽證等政策衝擊下,美國外籍學生入學人數料將銳減;儘管變動幅度要到秋季班陸續開學後才會真正明朗,但面對許多國際學生表示沒拿到簽證,許多仰賴國際學生學費支撐校務運作的大學恐將陷入財務困境。

(摘自 聯合新聞網)
聯邦凍結資金 西北大學校長宣布辭職(318期)
正當西北大學校面臨川普政府持續凍結資金之際,該校校長席爾(Michael Schill)4日宣布辭職。席爾擔任西北校長三年任期間,發生長達五個月、金額高達7.9億元的前所未有聯邦研究資金凍結事件。今年4月,聯邦因多項針對校園反猶太主義的調查,暫停對西北大學的研究經費撥款。不過,校方並未收到正式的凍結通知。2024年,席爾曾在國會接受長時間質詢,回答關於校園猶太學生環境的相關問題。西北大學與其他多所菁英大學同樣受到川普政府抨擊,理由涉及反猶問題以及多元、公平、包容的DEI政策。席爾在聲明中說,「自我上任以來,西北大學面臨嚴峻且痛苦的挑戰。在做出艱難但必要的決策時,我始終堅守大學核心價值:保護學生、推動學術卓越,並捍衛師生、學術自由、正當程序以及學術機構的完整性。」
(
摘自 世界新聞網)

世界名校變「學費大學」?論談判,哈佛得跟川普學(317期)
面對全美最古老的學府,川普火力全開。起初激進反擊的哈佛,最終可能還是躲不過花錢消災、退讓求全的命運。哈佛有幾條路可以走。訴訟初步奏效,法院已暫停對國際學生的禁令。哈佛要求恢復聯邦經費的訴訟在聽證時也獲得同情。然而,校方深知不能指望由保守派把持的最高法院。與此同時,川普發動的戰役可能對哈佛造成急切且存亡攸關的打擊。若失去聯邦資金,哈佛將從世界級研究型大學淪落為一所仰賴學費維生的學校。聯邦資金約佔哈佛營運預算的11%,幾乎所有可自由運用的研究經費都來自於此。
(
摘自 天下雜誌)

金錢雜誌最佳公立大學 這5校獲5星滿分
(317期)
「金錢雜誌」(Money)2025-26年度最佳公立大學排行榜出爐,共有五所大學獲得五星滿分。「金錢雜誌」的五星排名系統將許多財務因素納入考量,包括畢業生的學貸還債能力、學費以及學生畢業10年後的預期收入等等。剛公布的這份公立大學排行榜涵蓋全美87所學校,入榜的這些學校在該雜誌2025-26年度全美大學綜合排行榜名列前30%。獲得最高評分的五星級公立大學包括柏克萊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和其他幾所加州公立大學,另外還有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芝加哥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香檳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教堂山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
摘自 世界新聞網)

學生最刻苦的十所美國大學 常春藤僅占一所(317期)
STEM學位(即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一直是美國大學的熱門專業,也歷來能為大學畢業生帶來豐厚回報。但攻讀STEM學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大量的學習時間。以教育服務和數十個類別學校排名而聞名的《普林斯頓評論》發布第21份年度報告,對美國大學在一系列主題上進行排名,其中學生學習時間最多,也就是最刻苦的十所大學中,許多都開設以STEM為重點的課程。
(
摘自 大紀元)

美國今年已撤銷逾6000國際學生簽證
(317期)
大公報綜合CNN、霍士新聞報道: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今年已撤銷逾6000名國際學生簽證,並稱將繼續打擊所謂「違法」的國際學生。
該官員表示,這些學生簽證被撤銷的原因是,他們在簽證過期後仍滯留美國或違反了法律,並指出這些違法行為「絕大多數」是涉及襲擊、酒駕、入室盜竊和「支持恐怖主義」等。據悉,超過6000份簽證中約有4000份因簽證持有人「違法」而被吊銷,另有大約200至300份簽證因涉嫌恐怖主義而被吊銷。美國《移民和國籍法》規定,外國人若「參與恐怖主義相關活動」,可能無法入境美國。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5月時稱,特朗普政府考慮要求所有申請到美國留學的國際學生接受社交媒體審查。為準備實施這一要求,美國國務院指示全球各地的美國使領館,暫停為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簽證申請人安排新的面試。6月,美國國務院宣布將恢復學生簽證面試,並要求所有申請者公開社交媒體賬戶以加強審查。
(
摘自 大公文匯)

美國移民政策或影響今秋國際學生入學率(317期)
川普的移民政策會給今年秋季美國大學的國際學生新生入學率帶來怎樣的影響?一教育機構調查顯示,預測入學率升、降或不變的學校各占三分之一;另一機構預測,或將有中高幅下降;而加州大學系統則提高對國際學生的錄取率,希望以此增加國際學生的入學人數。
加州大學提高國際學生錄取率
國際教育協會(IIE)調查:
預測國際生人數升、降、不變的學校各占三成
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國際學生新生降30%—40%
美國政府加強對學生簽證審查:2024年美國有超過158萬國際學生

(摘自 大紀元)
拖欠率創新高!看巨額學貸如何壓垮美中低收入家庭?(316期)
紐約聯儲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美國學生貸款嚴重逾期率(90天以上)飆升至12.9%,創下過去21年以來的最高值。全美學生貸款總規模已達1.63萬億美元,人均負債超過3.8萬美元。在這場愈演愈烈的學生貸款危機中,美國中低收入家庭首當其衝。據美媒報道,聯邦學生貸款年利率範圍為6.53%至9.08%,而由私人金融機構提供的學生貸款年利率甚至可高達近18%。最後,美國政府暫停償還學生貸款政策的結束,使得自2025年初起逾期率持續攀升,特別是對於50歲以上的借款人來說,情況尤為嚴峻。70%的年輕受訪者因學生貸款推遲購買房產和規劃退休保險;53%的人因懼怕更多債務,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拜登政府4年間取消了530多萬人的學生貸款餘額,總金額達1830億美元,但減免時機與 2024年總統選舉關鍵節點高度重合,被指為政治操弄。更關鍵的是,這種舉措未觸及學費過高、監管缺失等制度性問題,被批評為 “治標不治本”。學生貸款逾期率可能持續上升,若拖欠全部轉為違約,逾期率將進一步激增,這或成為迫使美聯儲9月降息的新因素,引發更廣泛的經濟連鎖反應。正如前聯邦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所言,“學生貸款債務使‘美國夢’破滅。”面對不斷膨脹的學費和沉重的貸款負擔,制度性的改革已成為美國中低收入家庭最後的希望。

(摘自 香港新聞網)
哈佛大學招生策略變?不愛平均成績高的模範生,想找的是「這種人才」(316期)
祖克柏從高中開始創業,比爾蓋茲甚至曾試圖想將還是高中生的祖克柏挖到微軟,他其實並不是非得要進哈佛不可,或許可以說是哈佛大學更需要祖克柏的潛力。祖克柏他開發出價值98萬美元的專利程式,可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已經擁有成功,也有了自己的公司,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美國名校所希望招攬的人才類型正在改變。這些大學要找有潛力成為世界第一的青年,比起在所有領域的表現都在平均之上,但沒有特別專長的學生,他們更想要的是在某個領域具有獨一無二的能力和潛力的人,這種學生對他們來說更有吸引力。

(摘自 遠見)
32所名校遭控壟斷 聯合利用提前錄取提高學費並減少競爭(316期)
四名學生8日向麻州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指控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賓州大學等32所精英學府違反「反壟斷法」,合謀利用「提前錄取」抬高學費並減少競爭。原告要求禁止使用具約束力的提前錄取計畫,尋求法院允許2021年以來的提前錄取學生有資格加入集體訴訟,並要求各大學為超收學費提出賠償。各大學提前錄取(early decision admissions)作法行之有年;它允許學生在正常錄取期限截止前申請入學,學生被錄取機率增加,但得承諾若獲大學錄取就必須入學;問題是,被決定錄取時,學生往往還不知道校方會提供多少經濟援助;提前錄取計畫具約束力,不允許學生繼續接受或比較他校錄取通知。

(摘自 世界新聞網)
政策分析 | 川普2.0 美高等教育大地震(316期)
自今年年初川普上台以來,在美外籍學生經歷了風波不斷的春季學期。
3月,持有綠卡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畢業生哈利勒(Mahmoud Khalil)因其在校園挺巴學運中的主導角色,遭聯邦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逮捕並拘留;自此,川普政府展開了一系列針對外籍學生的行動,在未通知緣由的情況下,終止了大量學生的留美身分。
作為全球高等教育的燈塔,數十年來,美國各高校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優人才。升學服務從業者指出,川普政府一系列打擊留學生的舉措,已經讓美國大學不再成為留學生申請時的唯一目標;社會學教授也擔心,留學生的流失會對學術研究品質、產業發展甚至整個經濟體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本地生 「抄底」機會?
受出生率影響,美國國內申請大學的人數將自今年起開始下降,隨之放緩的競爭激烈程度,對於任何身分的學生都是一個利好消息。
國際生流失 有損學術品質:
在川普打擊留學生的風波之中,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也聯合多個教職工組織提告川普政府,指其試圖遣返外籍學生的做法,剝奪了美國公民聽取多元觀點的權利。而對於美國本地學生而言,留學生所帶來的獨特背景也是組成他們優良教育體驗的一部分。
優質留學生 產業貢獻大
為美國經濟貢獻400億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美學貸減免或再被徵稅 借款人需交多少稅款(315期)
7月初,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簽署了《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該法案將給獲得學生貸款減免的人帶來稅務影響。學生貸款減免可能再次被徵稅 2021年的《美國救援計劃法案》(American Rescue Plan Act)規定,學生貸款減免在聯邦層級免稅,有效期至2025年底。而《大而美法案》雖然對一些特殊類型的學生貸款減免實施免稅,但並未延長聯邦層級的免稅規定。
(
摘自 大紀元)

川普政府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15期)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政府週二(7月22日)宣布,退出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UNESCO,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理由是該機構「推動分裂性社會與文化議題,與美國民意背道而馳」,並強調此舉是「美國優先」外交政策的一環。白宮副發言人安娜‧凱莉(Anna Kelly)週二表示:「川普總統決定退出UNESCO——這個組織支持覺醒運動(woke)、分裂性文化與社會議題,與美國選民於去年11月投票支持的務實政策背道而馳。本屆總統將始終堅持美國優先,並確保我國在所有國際組織中的成員資格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
(
摘自 大紀元)

國際學生「社媒大掃除」 為躲審查取關前總統(315期)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全球各地國際學生為申請美國的學生簽證,紛紛為社媒賬號「大掃除」,狂刪帖文、照片與迷因圖,取消追蹤某些名人與政治人物,告知親友別再傳送新聞報道連結,同時自我審查昔日網絡足跡是否有任何涉及敏感政治議題,深怕任何可能被解讀為「違反美國立國原則」的信息,導致留學計劃泡湯。
(
摘自 點新聞)

上課至放學全時段 紐約公校9月起全面禁手機、智慧表等電子設備(315期)
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與市教育總監羅莫斯(Melissa Aviles-Ramos)在23日共同宣布,為執行紐約州學生在校時使用手機的禁令,紐約市公立學校將從今年9月起實施「從上課鈴到放學鈴」禁止學生使用包括手機等在內的電子設備的規定。
紐約市的手機禁令細則由市教育政策委員會(PEP)於23日晚間表決通過;根據規定,手機、平板電腦、智慧手錶等連網電子設備將從下學期起在全市公校禁用。
市府表示,已在新一年財政預算中撥款2500萬元,用於協助全市1600所公校推動實施,州府也額外撥出430萬元支持政策推行。
(摘自 世界新聞網)

要拿美國學生簽證,請先公開你的社群媒體隱私──AIT 簽證面談的最新變化與爭議(314期)
2025
年 6 月 20 日起,凡申請美國學生簽證或訪問學者簽證者,不僅需要提供所有社群媒體的帳號,還需要將帳號的隱私設定調整為「公開」──申請美國學生簽證的最新規定不僅引發熱議,也影響著眾多學子的留學選擇和規劃。以往,很多人在填寫(舊版)簽證申請表單時會傾向便宜行事,在填寫申請表格時針對「有無社群媒體帳號」的問題直接回答「無」,美國政府應該查不到,但如今的情況明顯地「今非昔比」──現在絕大多數社群媒用戶資料,均會被傳輸至美國,加上 AI 科技的發展,要勾稽出一個海外人士的網路足跡絕非難事。過往這題「隨便回答就好」的心態與作法,勢必要改變。近期進行 AIT 面談後的留學生們,大多人手一張「黃單」(需要補齊相關文件或證明的通知)出來──黃單的主要內容,則大多是要求以 E-mail 回報個人社群媒體帳號,並且要求社群媒體隱私需設定為公開。
(摘自 換日線)

槓上川普資金受威脅 哈佛大學恐面臨10億美元預算缺口(314期)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落實針對研究經費、稅收政策和學生入學方面的所有計劃和威脅,哈佛大學每年將面臨約10億美元的預算缺口。如此大規模的缺口,將嚴重影響哈佛管理其64億美元年度營運預算的能力。儘管哈佛擁有530億美元的捐贈基金,但其中超過80%的資金受到捐贈者限制,這代表著如果不提起訴訟,就無法動用這些資金來彌補預算缺口。
(摘自 自由時報˙財經)

DHS:國際學生入學人數上升 而非下降(314期)
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數據顯示,去年國際學生入學美國境內的學校人數有所增加,糾正了該機構此前公布數據下降的說法。CNBC報導,波士頓學院教授克里斯‧格拉斯(Chris Glass)的一項最新分析發現,國土安全部發布的互換學生和交流訪問者資訊系統(SEVIS)數據少報了二十多萬國際學生,該機構已經糾正了這一數據錯誤。格拉斯於7月7日公布了這項變更。
(摘自 大紀元)

哈佛大學贏了!美法官「無限期」暫停川普禁令…雙方握手言和?(313期)
美國聯邦法官週五(6月20日),禁止川普政府立即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為哈佛帶來一場重要法律勝利。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在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發文表示,白宮正與哈佛大學進行談判,預計「未來一週左右」可能宣布一項協議。川普則發文指出,哈佛在協商過程中態度積極、展現誠意。他稱:「若協議能在目前討論基礎上達成,將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歷史性成果,對我們國家非常有利。」
(摘自  
今周刊)
美國簽證政策變數多! 教育部祭3方案:助國際生返台銜接學業(313期)
美國總統川普的國際生簽證政策不穩定,教育部會同各大學提供多項學習銜接措施,並自即日起受理在美學生申請,包括未涉學位隨班附讀、專案申請入學就讀碩博士班。美國政府的國際生簽證政策近來出現許多變數,教育部已多次公開表示,將與國內大學協調,讓受影響的學生可來台銜接學業。
(摘自  
CTWANT)
哈佛國際生若無法入境美國 可在多倫多大學繼續學業(313期)
中央社多倫多2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哈佛大學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布一項應急計畫,如果美國簽證限制導致部分哈佛研究生無法再度入境美國,他們可以在加拿大繼續他們的學業。
路透社報導,這是美國國土安全部上月撤銷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招收國際學生能力以來,校方宣布的第一個國際學生備案策略。一名聯邦法官已擋下川普政府的這項舉措。
為了因應可能的美國簽證挑戰,無法返回美國的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學生,將能選擇透過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蒙克全球事務與公共政策學院(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and Public Policy)的訪問學生計畫繼續他們的學業。
這兩所院校的院長在本週寄給路透社的聲明中說,這項計畫將結合甘迺迪政府學院與蒙克全球事務與公共政策學院師資教授的課程。
根據聲明,宣布應急計畫是為了減輕學生的不確定感,但只有在因簽證或入境限制而無法進入美國的學生提出足夠需求時才會實施。
(摘自  
中央通訊社)
美國將恢復留學簽證面試:美媒提醒外籍學生,先檢查社群「沒亂說話」和校園外國人有無超標(313期)
美國國務院最新宣告,即將「重新啟動」暫停多時的國際學生簽證面試程序,但為了貫徹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執政方針,接下來所有預定赴美留學的各國申請人,都必須遵守一個大方向:將自己的社群媒體帳號設定為公開狀態,讓美國聯邦政府可以進行審查,一旦申請者拒絕、不論是隱私或其他理由,將面臨拿不到簽證的可能性。
根據美聯社報導,考量到華府要針對留學生進行社群審查,不少美國或印度媒體都特別提醒,在遞交申請文件之前,最好先檢查和確認自己社群的發言內容。因為按照國務院公開聲明,領事官員將針對申請人的社群貼文與訊息,確認當事人是否存在對美國政府、文化、制度或建國原則的敵意言論。

(摘自 風傳媒)
哈佛留學生簽證政策又轉彎 留學生忐忑專家給3點建議(312期)
美國總統川普才剛宣布暫停處理哈佛大學國際生的簽證申請,華盛頓郵報7日又報導,美國國務院6日晚間推翻指令,恢復處理哈佛學生簽證申請。美方政策反覆,恐讓留學生忐忑不安,專家對此提出3點建議,學生除了需對簽證備審資料內容具有敏感度,也可採取多元申請策略,同時做好心理建設。大學端也提醒,留美問題。

(摘自 世界新聞網)
申請美國學校好後悔! 留學生吐「恐懼心聲」:太不人道(312期)
川普政府暫停安排留學生的簽證申請面試,並且加大社群媒體審查力道。對此,來自全球各地的留學生們,紛紛陷入焦慮與不安,甚至有人直言,他們已經後悔申請美國大學。想要在美國讀書的外國學生,通常必須在母國的美國大使館安排面試,才能獲得簽證批准。但隨著相關程序陷入停擺,這種延誤與不確定性,不僅可能讓留學生失去獎學金、耽誤學業,甚至無法拿到學位。
(摘自  
ETtoday新聞雲)
拒絕留學生,美國一半大學將破產(312期)
美國本土的高等教育生源正不斷萎縮。川普對進入美國高校的國際學生舉起大棒之時,似乎沒有意識到,美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大學正瀕臨破產的邊緣。整個2024年,美國都充斥著高校倒閉的消息。據州高等教育執行官協會資料,近十年美國已有超過500所私立非營利四年制高等教育機構倒閉,是前十年的3倍,而營利性的學校倒閉數量更多。美國費城聯準會則在最新研究中預測,未來5年,美國會有80所大學被迫關閉。

(摘自 鉅亨)
留學生赴美簽證申辦有問題?教育部:進度略緩但持續處理中(312期)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川普政府與哈佛大學圍繞國際學生簽證的爭鬥不斷升級,針對近期學生赴美申辦簽證的進度問題,教育部主祕林柏樵今(10)日受訪回應,目前正密切掌握美國簽證處理情況,雖然簽證進度略為放緩,但美方仍在持續安排處理。
林柏樵指出,已有多位學生主動聯繫,反映個別情況,對此,教育部一定會主動提供必要的協助與資源。
林柏樵說,不少學生面臨的問題如「面試預約不確定」、「簽證核發會不會延遲」等疑慮,整體存在著不確定性,一旦發現有全面性困難或重大延誤,將會比照COVID-19期間的經驗,快速啟動應變措施。

(摘自 自由時報)
哈佛/禁收國際生有何後果?研究所首當其衝 教授憂:學校恐不復存在(311期)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22日下令終止哈佛的學生與交換訪客計畫(SEVP)認證,代表哈佛不能再招收國際學生,現有外籍生也必須轉學。紐約時報報導,由於川普政府祭出的國際學生禁招令,數千名哈佛學生的學位和未來,連同構成哈佛認同與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都陷入極大的不確定感之中。哈佛分會會長的魏爾德教授表示:「這將摧毀我們所認識的大學」。她說:「哈佛雖位於美國,但學生和教職員來自全球。這一點對這所學府的工作和使命至關重要。你不能抹去這一點,否則這所學府將不復存在。」

(摘自 聯合新聞網)
留學生實習培訓或將終止?特朗普移民局長提名人擬廢除OPT,24萬學生工作權面臨威脅(311期)
據Forbes報導,特朗普總統提名的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局長候選人埃德洛表示,他計劃終止可選實習培訓OPT項目,阻止外國學生在畢業後工作。經濟學家的研究顯示, OPT 項目對美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北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發現,該項目並未減少美國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STEM)領域工人的就業機會,反而在國際學生比例較高的地區,失業率更低。美國大學的外國畢業生還被證明能顯著促進創新,包括增加專利申請和推動初創企業發展。

(摘自 星島日報)
美國暫停學生簽證面談 AIT:可繼續提交申請(311期)
美國國務院一位高級官員向《大紀元時報》證實,美國國務院已下令全球各地美國大使館自5月27日起,暫停學生簽證面談。據中央社報導,美國在台協會(AIT)表示,簽證申請人可繼續提交申請。這項暫停面談的命令包括在一份由國務卿盧比奧簽署的內部電報中,是國務院加強審查程序(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審查方面)的舉措之一。這份內部電報指示各領事部門在未來幾天「進一步發布指導意見之前」,不得增加任何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簽證(F、M和 J 類)的面談預約。

(摘自 大紀元)
突發!全球美使領館暫停學生簽證申請,加強社媒審查,國際生今年入學麻煩了(311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看到的一份外交電報顯示,美國國務院已指示世界各地的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暫停新的學生簽證預約,同時將“社交媒體篩選和審查”範圍擴大到所有學生簽證申請人。
這是川普政府的最新舉措,可能會阻止國際學生在美國大學學習。
電報稱,美國國務院“正在對現有的篩選和審查學生和交流訪問者(F、M、J)簽證申請人的操作和流程進行審查,並根據審查結果,計畫發佈針對所有此類申請人擴大社交媒體審查的指導意見”。

(摘自 聚亨)
免學費、給補助…各國名校爭搶川普打壓的頂尖人才(311期)
美國總統川普對美國學術機構及國際學生的一系列打壓措施,反而給了世界各地其他大學大好機會,紛紛展開行動,準備接收受影響的美國頂級大學學生或準學生。這些學校瞄準頂尖人才,並期望從美國學術機構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中分一杯羹。
路透報導,在日本排名頂尖的大阪大學,祭出學費豁免及研究補助,並對有意轉學或轉任的美國學術機構中的研究人員及學生,提供行程安排。京都大學及東京大學,也在考慮類似方案。香港政府也指示大學,要設法吸引來自美國的頂尖人才。
日本目標在未來10年間,將外籍生人數由目前的33.7萬人,提高至40萬人。
對世界大學進行排名的倫敦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QS)執行長特納(Jessica Turner)說,世界其他頂尖大學,正嘗試招攬對赴美留學感到不確定的學生。德國、法國及愛爾蘭成為歐洲深具吸引力的替代選項;在亞太區域,紐西蘭、新加坡、香港、南韓、日本及中國也愈加受到矚目。
中國學生在川普此次制裁中被特別針對,美國國務卿盧比歐28日矢言要「大舉」取消其簽證。有超過27.5萬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大學註冊,提供高校一筆主要收入來源,也為美國科技公司帶來重要的人才補給。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國際學生(其中54%來自印度與中國)在2023年對美國經濟的貢獻超過500億美元。
推廣英國學術機構的組織Universities UK表示,可能赴美留學的學生中,申請英國大學的人數增加了。但這是否將轉化為更多註冊人數,現在還言之過早。
QS公司表示,造訪其「求學美國」線上指引的人數,在去年下降了17.6%,而其中單是來自印度的造訪人數,就下降了超過50%。
特納說:「一般而言,可計算的註冊人數影響會在6-18個月內浮現。然而,聲譽層面的影響將會持續更久,尤其是當簽證的不確定性及工作權利的變化,影響人們對風險與回報的認知時。」此種聲譽層次的風險,及隨之而來的人才流失,對美國學研機構的損害,可能更甚於因學生離開而造成的立即性經濟影響。

(摘自 世界新聞網)
投500封求職履歷僅獲2回覆 國際畢業生留美或返鄉兩難(311期)
2025年畢業季來臨,數以萬計的國際學生即將踏入職場,卻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愈來愈大。在川普政府對國際學生採取更嚴苛政策立場的陰影下,簽證制度與就業環境雙重不利,讓「留美夢」面臨前所未有挑戰。不少學生坦言,即使來自名校、擁有理工科學歷,也難以在美國職場站穩腳跟,許多人最終選擇放棄留美、返回原籍國。
根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發布的報告,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失業率攀升至5.8%,高於2024年同期的4.5%,為2021年以來最高點。同時,畢業生的就業不足率(即就業不足人口占總勞動人口)達到41.2%,大量畢業生無法找到符合其學歷與專業能力的工作。對國際學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文科生 受限多提前離場
對文科國際畢業生而言,就業本就不易,如今更受語言、身分與職缺限制影響,加上川普政府重啟對移民和國際學生的強硬立場,令許多人選擇提前離場。
「我掙紮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回台灣。」來自南加大公共政策學院的研究生Bonnie,今年5月畢業後,原本計畫留美工作,但最終放棄。「作為國際文科生,適合的工作機會本就不多,加上簽證限制,很難留在這裡發展。」
Bonnie指出,不少與公共政策、傳播或非營利機構相關的職位,對語言與文化熟悉度要求極高,本地畢業生更具優勢。「我身邊的同學幾乎都選擇回國,還有朋友為了留在美國,轉行到保險或銷售業。」她語帶無奈地說。

理工生 數百履歷無回音
曾經被視為「留美保障」的理工科,如今也難逃就業寒冬。來自南加大Viterbi工學院的Bryan主修軟體工程,畢業後選擇留在美國找工作,但求職之路異常坎坷。「我從去年底開始投履歷,至今已投出幾百份,但回覆率不到0.1%。」Bryan說,從2023年開始,科技業就已進入寒冬,幾乎所有同屆同學都面臨求職困難。
更令人憂心的是,政策不確定性,加劇了國際生的不安。「H-1B簽證抽籤愈來愈難,中籤也不代表穩定留美,川普回鍋後,政策可能朝更不友善方向發展。我每天都在想,哪一天會不會就被迫離開這裡。」另一位來自洛杉磯加大的碩士畢業生Celine,擁有電機與電腦雙碩士學位,也同樣面對殘酷職場現實。「我總共投了約500份簡歷,只收到兩個線上面試邀請,到現在都還不知道有沒有下文。」
Celine表示,與數據有關的工作,由於薪資吸引力強,吸引來自各種背景的大量求職者,不僅電腦專業加入,連文科、商科學生也紛紛轉行,導致市場極度飽和。「很多公司一個職缺開放幾小時,就收到幾百份申請,脫穎而出的機會微乎其微。」

太內卷 返中留美陷難
來自爾灣加大,主修金融數學與統計的國際生小夢,也正在為職涯出路感到焦慮。她指出,從去年底至今,已投出約200份簡歷,最終只收到一份薪資偏低的工作邀請。「還沒決定是否接受這個offer,因為薪資太低,生活壓力很大。」
來自爾灣加大,主修金融數學與統計的國際生小夢,也正在為職涯出路感到焦慮。她指出,從去年底至今,已投出約200份簡歷,最終只收到一份薪資偏低的工作邀請。「還沒決定是否接受這個offer,因為薪資太低,生活壓力很大。」
(
摘自 世界新聞網)

LTN經濟通》美國名校貴不可攀 引爆夾心階層危機(310期)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報導,新英格蘭地區擁有全美最負盛名的大學,因此,這裡的學費也名列前茅。全美排名最高文理學院之一的衛斯理學院近日宣布,自2025年9月起,學生每學年的總就讀費用將突破10萬美元。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但其他私立學校也不遑多讓。長期而言,高昂的學費可能削弱美國社會向上流動的能力。傳統上,高等教育被視為實現經濟階層躍升的重要途徑;但當入學門檻與財力掛鉤時,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即使有才華,也可能因經濟因素而被迫放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摘自 自由財經˙時報)
AI取代入門級工作 15大科技公司6年來招募新畢業生下降50%以上(310期)
與十年前相比,今年主修科技學科的大學畢業生面臨嚴峻的「無入門等級工作」可做的窘境,因為這些工作大多已被AI取代。創投公司 SignalFire 的一份新報告顯示,自2019年以來,15家最大的科技公司招募的新畢業生數量下降了50%以上。在2023年所有階層大規模裁員之後,去年中、高階職位的招募數量有所反彈,但入門級職位(entry-level jobs)的招募數量仍有所下降。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整體失業率與應屆大學畢業生失業率之間的差距最近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即使是已經找到工作的柏克萊加大畢業生也對當前的經濟狀況感到憂慮。工業工程專業的 Manas Chithirala 即將在沃爾瑪擔任工程師,他說自己只是「運氣好」。21歲的公共政策專業學生Billy Meneses表示,自從三年前進入史丹佛學習以來,就業前景發生了巨大變化。 「我認為大學根本不能保證你能找到工作,儘管史丹福畢業生找工作可能會容易些,但如果你不培養硬技能,找到事仍然很艱難。」

(摘自 世界新聞網)
FBI警告針對外國留學生的詐騙(310期)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5月13日發布公告,警示一種針對持F-1簽證的外國留學生的詐騙活動。FBI的公告說,詐騙者會冒充美國或外國政府官員,謊稱學生違反了簽證規定,面臨移民問題或被驅逐出境的風險,要求受害者向未知帳戶支付費用,用於處理移民文件、大學註冊費或法律費用。目前,詐騙分子已經針對來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約旦的留學生實施了騙局。據FBI透露,為了增加詐騙的可信度,詐騙分子會偽造官員的電話號碼,很專業地進行交談,並使用與他們謊稱的來源地相匹配的口音。

(摘自 大紀元)
川普移民政策嚇跑國際生 嚴重危及哥大財源